2013-10-9/10
如果都將成為泡沫,我大抵沒有吳青峰所描繪的勇敢。/ 能不能有一個完整,斷絕那些疲憊不堪的尋找?
2013-10-12
我大概從來並非可以適當表達感情的人,只是過分投擲情緒。
2013-10-21
已經這麼冷,但還是需要個冰箱,讓我進去想一想。
2013-10-24
如果我們都不知道要走向哪,那麼能不能一起尋找遠方。
2013-10-26
有些漸行漸遠的原因也許不需要細化到一個鏡頭,找不到剪輯點。只能說嗯好吧。
2013-10-29
也許是時候離開年少,不再站在緊閉的門前等待。只剩下我,而我怎麼相信這樣飄盪的自己。
2013-10-30
所有的恐懼都以同樣的姿態完好存在於那裡,積年累月,本來的慣例又一次觸發而已,不必誤以為那些恐懼為絕望。
2013-10-31
給我一個南瓜,或者一個小鬼,我餓了。
2023-10-29
從現在這個時間點再看向十年前那個時間點,居然像是一個wet dream,從年少一頭霧水中走到岸上,又潮濕又冷。但當時活生生的憤恨早就消散,情緒是當下的真實,事過境遷,留下的感受,雖然又濕又冷,但只是一個夢的重量。我該慶幸我將那些感受留在了當地,然後我帶著自己,飄飄蕩蕩,但確實離開了那裡,不知該感謝自己還是感謝命運,因為我也看到有些人,無法帶走自己。憤恨綑綁著的人,日益沈重的人,不在少數。
漸漸能夠相信自己,但變化的似乎不是自己,而是相信。曾經以為我需要變成可以令人信賴的人,但好像那條主動永遠強與被動的真理,如果是關於‘相信’的議題,那麼很顯然,比起令人信賴,問題在於要學會如何相信。我只是學會了一些相信自己的方法而已。我依舊在遊蕩,甚至發現不只是我。整個世界,我以為穩定可靠的世界,也在搖蕩中漂浮。慢慢,不再責怪自己的遊蕩;慢慢,相信自己。我以為的穩定說不定更是幻覺,而我的遊蕩,對於我,才是真實。我開始接受屬於我的真實。相信,自信,無關對錯好壞,只是純粹的認同和接受。認同和接受,主動和被動的接近的瞬間。
而關於恐懼,很有意思,這也是我最近這半個月,在研究的關鍵詞。恐懼是我來解釋自己無力境況的時候經常使用的一個形容詞,而現在不自覺懷疑,真的是恐懼嗎?我是因為站在被害者的位置才在每處留下恐懼的可以退縮的餘裕,還是有其他什麼原因嗎?坦白說,我還沒有找到,如他所說,如果我開始行動,那些恐懼根本不能成立。真的是這樣嗎?作為一個假設,我驗證的方式是,不再站在受害者的立場,無力觀察這個世界,而是真正參與這個世界。我希望,我可以不再用恐懼解釋(就像十年前的用恐懼代替了絕望),這次我希望用行動建構我的安全感。確實,不能再單單靠著解釋去度過我的人生了,在研究的時候就可以發現,作為一個user,那麼系統給再多的explain,user也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這些解釋,如果user沒有對自己的狀況有更確實的理解,更多explain反而會生成更多誤解。解釋這個東西,就算再主動,例如你主動去理解解釋,也是一個被動的行為,不得不用他者視角來觀察你自己。雖然他者視角的存在必要的,但是一直活在他者的視角是很沒有必要的嘛~
這些生活給我的問題,適當解釋,精力更多集中在回答,用語言、用行動。好啦這些就是我的期望,雖然不容易,我的解釋傾向確實太強了一些,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分析問題,分析完了,理解完了,也就對問題喪失了興趣,隨著研究的展開,越來越意識到需要發展解釋這個能力咯,確實只集中於它太限制道路擴展。這次我知道我的努力,不是抹殺掉我的特徵,而是發展它,怎麼發展呢~顯然需要時間慢慢嘗試。最近其實真的很消沈,什麼事情都不想做,很累,做什麼事都沒勁兒,發現不了一點兒意義,就當作自己的休息吧。這也是我學會最有用的人際關係技巧,好好和自己說話~對的,我覺得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就是和自己的關係。因為和他人的人際關係,因為有社會規範,我反而會很注意說了什麼。但對於自己,卻一味責怪,只要我的一些想法和行為稍微不合我意,我就只會習慣性責怪,而根本沒考慮到溝通和理解的可能性。因為沒有視覺或者其他感官上明確的區分,雖然對自己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,說了很多傷害自己的話,卻不自知~希望我可以和自己的關係可以更好,通過和自己的過去對話,和自己規劃未來,讓我能更好參與自己的當下。
Good Luck~給所有需要和自己搞好關係的人們~